中大"拼命三郎"厉害了!
他是别人眼中标准的学霸。求学期间已发表SCI论文12篇,主要代表作发表在氧化应激领域的顶尖杂志Antioxidants Redox Signaling(一区)上,影响因子6.53分; 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;2018年12月2日,荣获2018年度百人会英才奖。百人会英才奖项目自2005年发起以来,中山大学共有27名研究生获此殊荣。2017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;曾经过层层的遴选和演讲投票,获得了“2016中山大学大学生年度人物”称号,是中山大学获此殊荣的十名学生中唯一一名医学生。
他叫陈潮金,干练、严谨、一脸阳光,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麻醉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。
开学之际,希望这位90后医学生的成长之路,能激励广大的中大学子,在新学期继续奋斗拼搏、锐意进取。
▲陈潮金
填报志愿时选的全都是医学专业
高中时,陈潮金便立志要当一名医生。2009年高考后,他坚持初心,填报志愿时选的全都是医学专业,最终如愿考入心仪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,成为麻醉学专业的一名本科生。“我当时一心只想学医,希望有一天能够治病救人,实现自己的价值。”提到自己的医学梦,陈潮金满脸坚定和骄傲。
学医不易。中山医学院里,高手云集,既聪明又努力的人数不胜数,一群高智商的人都在夜以继日地啃书。尽管如此,学院个别科目的挂科率还是超过了50%。他坦言当时的学习压力很大,害怕挂科,害怕失败。但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。从小到大,一直是学霸的他“当时感觉整个天都塌了,一直无法原谅自己”。后来师兄师姐与他谈心,很久之后才慢慢恢复了信心,以更加努力、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。
但他却并不是别人眼中的书呆子。中山大学给学生们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各种机会和施展的舞台。陈潮金周围的同学都很追求上进也非常活跃,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,大学五年,他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参加学生社团、举办活动、参加竞赛,他们在实践活动、创新创业、科学研究、文学艺术等方面收获掌声和荣誉。他说,在中山大学学医,绝不是社会上讲的重复上个高三这么简单。
成为麻醉科出了名的“拼命三郎”
2014年,陈潮金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,保送至附属三院麻醉科,成为一名临床型硕士研究生,师从黑子清教授。2016年继续跟随黑教授提前攻读博士。
▲陈潮金与导师黑子清教授
读研之后,陈潮金说,对他本人产生最大影响的人是自己的导师黑子清教授。他还记得4年前自己刚接触科研的情形,他满怀激情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实验中,64只老鼠,3个月的努力,却换来零数据的结果。陈潮金说,这对于当时的自己真是非常大的打击。但是,导师黑子清教授鼓励他:科研就是不断试错,直到找到对的结果,不可急于求成。开导之余,老师细心帮他分析原因,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,还带他参加学术会议,帮助他重燃科研热情和信心。
▲陈潮金在学术会议上作报告
陈潮金说,黑子清教授是一位潜心做学问的人,是一名非常严格的老师,他一直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学生。黑子清教授有一句话叫做“八小时之外见差别”,陈潮金深刻认同这句话,他说:“真正能够做出成绩的,都是那些在临床工作8小时之外仍然刻苦努力的人。”科室的很多师兄师姐也是他学习的榜样。
榜样的力量下,陈潮金在自己的主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:“师从天才,马不停蹄。”读研之后,他白天在科里跟随上级医生学习临床技能,参与临床工作,晚上去实验室,做实验、看文献、写文章,钻研课题,晚上12点才回寝室,1点前睡觉,早上7点钟起床准备投入第二天的临床学习和工作,有时他的学习工作时间甚至超过16个小时。附属三院求学至今,他以近乎苛刻的自律精神坚持这样的作息时间,成为麻醉科出了名的“拼命三郎”。
▲陈潮金在实验室做实验
在陈潮金发表很多有分量的科研成果之后,很多人问他,临床学习工作繁忙,如何将临床和科研平衡好?陈潮金的回答是:“临床是根本,科研是提升,我实际上并没有在两者之间‘平衡’,而是努力把两件事都做到最好。”
做一名德才兼备的“拇指医生”
作为一名医学生,接触患者、目睹生死会逐渐变成常事。成为临床型研究生后,更是每天都在接触临床工作。
但时至今日,他仍然无法忘记9年前到揭阳人民医院预见习时,遇到的那位二十多岁因车祸抢救无效而去世的患者,他清楚地记得家属们悲痛欲绝的样子,当时的无力感让他备受煎熬。数年间,他还看到很多患者被疾病折磨、四处求医的情形,同情心和责任心不断告诉他,要做一名好医生,一名德才兼备的“拇指医生”:“希望以后人们在提到陈潮金的时候,会赞许地竖起大拇指。”他这样描述自己的职业追求。
▲陈潮金在临床操作中
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之后,他发现很多疾病的诊治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复杂。但医德,对待患者的态度,是否能够急病人所急、忧病人所忧,认真负责地帮病人解决问题,才是一名好医生的核心竞争力。“有时去治愈,常常去帮助,总是去安慰”,他牢牢记住课堂上老师讲过的这句话,他说:“医生并不是万能的,很多时候,因为各种原因,医生无法治愈病人。但在这种情况下,只有秉持医德仁心,才能真正换位思考,去帮助病人面对疾病,面对生活。”
陈潮金曾接诊过一位家乡来的48岁的肠癌患者,但她看起来却有60岁般憔悴。突如其来的疾病摧毁了她对生活的一切向往和期待,终日以泪洗面。看着这位阿姨,陈潮金也偷偷伤心落泪。患者住院期间,他一有空就过去看望,与患者闲聊,开导她生病不可怕,可怕的是无法接受,不肯配合治疗。他的努力终于帮助患者渡过了心理难关。患者康复后与他建立起亲人般的感情,至今仍经常寄来很多好吃的零食。类似的经历很多,他说:“可以实实在在地挽救生命,并获得病人的认可,我收获了极大的满足感,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最大动力。”
▲陈潮金与患者合影
“越努力,越幸运”,这是陈潮金的座右铭,他说:“我并不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,但我足够努力。”2019年是他在中大求学的第十一年,今年毕业后,他将正式走上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岗位,成为一名青年医生。他说:“我会扎根附属三院,继续和大家一起努力,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。”
本文为中山大学新媒体优秀推文展播作品
推荐阅读
---iSYSU---
来源:附属第三医院
编辑:赵雨欣
责任编辑:曾琳源
初审:李劲峰、陈凌
审核发布:陈建洪
欢迎投稿&加入我们
isysu@mail.sysu.edu.cn
不忘初心,砥砺前行↓